菜鸟团一周文献推荐(No.40)
欢迎阅读、点赞、转发、评选感兴趣的文献!
一句话评价
通过深度学习整合多数据库的药物基因组学
文章信息
题目:Deep learning of pharmacogenomics resources: moving towards precision oncology
杂志: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
时间:08 December 2019
链接: https://doi.org/10.1093/bib/bbz144
figure
文章介绍:
假基因分类示意图
文章介绍:
如果你即了解过一点 lncRNA 同时也了解过一点假基因,可能就会有这么一点困惑。因为从定义的方法来看两者似乎存在着一些重叠。
如果你没有了解过假基因,那也很正常,因为人们做编码基因,做长链非编码RNA做小RNA,但是一谈到假基因,就跳过了。因为它叫「假」基因。假基因的一般定义是基因组中包含缺陷拷贝基因的区域。它们存在于几乎所有生命形式中,在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假基因数量和编码基因相似。尽管「假基因」通常认为缺乏功能,但越来越多的文章发现一些假基因其实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阐述了对假基因的广泛误解,部分原因就是「假基因」这个标签导致了它们经常被排除在功能研究之外且被排除在基因组分析之外。随着简化的假基因研究的技术出现,对这些基因组元素的客观重新评估将揭示它们对基因组功能和进化的重要作用。
作者分别介绍了假基因的最初发现过程以及分类方法,现在被广泛接受的假基因定义是任何类似于某个基因同时存在缺陷的基因组序列。假基因根据它们的起源机制会被分为四类,两个主要类别是加工假基因,来源于 mRNAs 中间体的反转座,以及未加工过的假基因,来源于直接的片段复制。随后作者也介绍了目前已知的部分假基因功能,例如未截短的假基因可以编码与其亲本基因高度相似的全长蛋白质。假基因编码的截短蛋白质可以通过完整的结构域发挥作用,同时与亲本基因相关的反义假基因可以与亲本mRNA结合抑制基因表达。假基因也可以通过促进染色质相互作用以独立于 RNA 的方式发挥作用。作者也列举了目前假基因在实验研究和分析定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作者也讨论了理论术语对科学研究特别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假基因本身就被断言了一种非功能性的定义。假基因被定义为有缺陷的基因(而不是基因)这个术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限制了人们在科研中的科学客观性。同样的术语定义也包括 lncRNA,大量的东西都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上了lncRNA的标签。
不要忘记投票哦!